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曾用名: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淮海工学院学报&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
主办:江苏海洋大学
ISSN:2096-8248
CN:32-1892/N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被引频次:677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2013);CA化学文摘(2013);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姜尚故里问题综合研究(3)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看到以上几说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重新蒐集资料做了研究,感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西汉以前,努力避免受东汉以后地方社会拉扯名人

在看到以上几说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我们重新蒐集资料做了研究,感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西汉以前,努力避免受东汉以后地方社会拉扯名人现象的干扰,即在西汉以前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研究。这里还存在一个研究上古名人故里的方法问题。

研究上古名人故里的学人,较少注意那时的人都生活在氏族之中,大的宗族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族与族氏,向外迁动与扩散,尤其是随着国家扩张与分封迁徙远地。所以不存在战国后期才有的编户、籍贯问题,家庭始终以宗(氏)族的形态而存在,“直到春秋中期以前,社会上还很少能够找到流离于氏族之外的人,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从各级贵族到普通劳动者——都生活在氏族之中。人在社会上的活动和影响通常以氏族的面貌出现于社会历史舞台上。”[14]是以那时的个人还不存在在编户基础上的“籍贯”问题。直到战国中期以后我们才看到说某人哪里人氏这样的情况,如孟子为说明古人得志必“行乎中国”而曰: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15]。这里说道二个名人所出的生地、迁地与卒地,算是详细的了,大概也只有舜、周文王这样的“圣人”才会如此,其他人未见有这样具体的。战国晚期才有《荀子》《吕氏春秋》说到孙叔敖“期思之鄙人”的情况。直到司马迁作《史记》,述人之籍贯才明确具体到某县人(个别如老子、孔子说到乡里)。先秦时住在城之东郭的人,人则谓之东郭先生,至于他是否出生在东城之郭,却不一定。“编户齐民”是在战国后期尤其是秦始皇开始在全国实行的,郡县制的普及,籍里问题明确了,古代氏族为主、不断迁移的情况结束了。我们国家是春秋时开始设县,但是如郑国收税以“丘”为单位,晋国等收税以“州”为单位,即还都是宗族邑居为基础,邑里居住,郊野生产,氏族为单位,国野制度分明,没有个体家庭的户籍制度。这个问题唐代刘知几已经指出: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弛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16]。

因此,讨论吕尚故里问题,如能将其所在的国家地望或本人兴起之地说清楚就不错了。至于传说中其所经历的朝歌为屠夫、子良之逐臣、棘津自卖、齐之出夫[3]458-464,等等,与国氏、故里没有直接关联,可以不论。

从名氏上看,姜尚是姜姓吕国出生、以国为氏的,这在大家没有异议,他的儿子叫吕伋[1]1481,最后一位姜姓齐君康公被田氏取代,司马迁谓之“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都说明这一点。至于地望,前引《史记》《吕氏春秋》《孟子》都说他的居地与“海”“夷族”相关系,并且是比较早的说法,说明当时东、西部学者有一个相近的认识,就是他属于靠近海滨和夷族的吕国人。如果我们对于这个“东海”所指,以及商周之际的吕国有些比较正确的认识,则姜尚故里问题就有可能获得一个较为可取的意见。初步研究发现,新蔡、临泉一带说的可能性是最值得关注的,这里靠近一个上古称为“海”的大水泽,早期是夷族与西部夏族文化的交界地带,并且有吕国吕伯墓考古发现和相关传说,而与楚国盟约的“吕王之孙”铭文证明其必在周之“南国”,符合姜尚居吕国、与夷族相近、附近有一个称为“海”的所在,尤其是这一带还有商末姜尚在此活动的记载。只是,姜尚是临泉人过去虽有说,但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讨论。先说“东海之上”。

2 上古所谓“海”及“东海之上”之东海在淮河中游

考察“东海”先要明白古人对于“海”的认识。《说文》云 “海,天(大)池也,以纳百川者”,即是说海是容纳百川的大池子。是以,内地很多大河、湖泽早期是以海相称的,如“汝海”“江海”等。“海”还是上古对于四方偏远之地的称谓,如《尔雅》:“九夷八蛮七戎六狄,谓之四海”,《释名》《广雅》说:“海,晦也”,最近出版的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中“海”就写作“晦”:

乃邵(昭)然四(荒)之外,亡(无)不见也。小臣受亓(其)余(馀)而尝之,亦邵(昭)然四晦(海)之外,亡(无)不见也[17]。

此一文献佐证了《广雅》等说的正确。之所以如此,是蛮夷戎狄僻处中原四周的荒远之地,中原人对此所知不多,所谓晦魅不知也。《山海经》有四“海外”、四“海内”与四“大荒”,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其中“大荒”之内还有很多“海”。如《大荒东经》: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hgxyxb.cn/qikandaodu/2021/0318/569.html


上一篇:是他让渠星大米畅销长三角记江苏省农垦米业集
下一篇:铸剑太行年保家卫国作贡献参加长治淮海集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