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曾用名: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淮海工学院学报&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
主办:江苏海洋大学
ISSN:2096-8248
CN:32-1892/N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被引频次:677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2013);CA化学文摘(2013);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未知 【摘 要】芭蕾舞剧是西方独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便一直受到中国舞蹈创作者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创作、舞美设计

作者:未知

【摘 要】芭蕾舞剧是西方独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便一直受到中国舞蹈创作者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中国化的再创造。也因此,使得这门西方的艺术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彰显出了中国舞蹈艺术工作者对这门艺术发展所作出的独到贡献。本文从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程谈起,对这种民族化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特征;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7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50-02

一、中国芭蕾舞剧发展概述

芭蕾舞剧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至今已有了百年的发展历史,并成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的萌芽期。20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芭蕾舞剧艺术得以进入中国,相关的创作、表演和人才培养等也相继开展起来。虽然该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诞生,但是其铺垫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第二个阶段是建国初的探索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舞蹈艺术工作者也是热情满怀,信心百倍,创作和表演了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和平鸽》。尽管在今天看来,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存有欠缺,但是其却标志着中国芭蕾舞剧独立创作和表演的开始。到了五十年代初,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并专门开设了芭蕾舞剧学科,在苏联教师古雪夫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和表演了《鱼美人》,与之前的作品相比,《鱼美人》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已经十分完整和成熟,特别是民族化理念的形成,更是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这部作品的带动下,随后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也都是经典之作;第三个阶段是文革十年的凋敝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让芭蕾舞剧这门年轻的艺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将其改编为样板戏的做法,更是彻底违背了其本质的艺术规律;第四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恢复期。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全面复苏,中国的芭蕾舞剧也涌现出了《祝福》、《雷雨》、《林黛玉》等诸多优秀作品。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些作品的民族化风格更加鲜明,充分表现出了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民族责任感;第五个阶段是新世纪前后的创新时期。新世纪前后,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芭蕾舞剧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二泉映月》、《梅兰芳》、《孔雀胆》、《春之祭》等多部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应运而生,极大提升了中国芭蕾舞剧的艺术表现力,为其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表现

(一)题材选择的民族化

题材是构成整个艺术作品的关键要素,并直接关系到“表现什么”的问题,对作品的风格起着决定性影响。西方的芭蕾舞剧艺术是诞生于宫廷的,所以在题材上是较为传统和单一的,无外乎“王子、公主、仙女、天鹅”等,而当其传入中国后,创作者为了得到中国观众的接受和认可,首先便是从题材上对其进行了民族化改造。这一点在诸多经典作品中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表现。如《鱼美人》,其取材于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表现的是正义战争邪恶的爱情故事;《白毛女》则更是家喻户晓,既表现出了以喜儿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所受到的种种压迫,更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当家做主的新社会。改革开放后的诸多作品也是如此。可以说,芭蕾舞剧的民族化题材的选择,既有效拉近了这门外来艺术和中国民众之间的距离,更由此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文化和精神内涵。

(二)动作编排的民族化

无论是何种题材、构思和风格,最终都要依靠于舞蹈动作将其表现出来。所以在中国的芭蕾舞剧中,创作者在充分尊重芭蕾舞剧本质艺术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实际表现需要,对舞蹈动作语汇进行了融合化处理,即将传统的芭蕾舞剧动作和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的动作融合在一起,获得中西合璧的效果。如《红色娘子军》的动作编排上,就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大量的借鉴。主人公琼花运用的“小蹦子”、“点步翻身”等,都源于中国古典舞。而女战士们一些翻滚扑跌的动作,则又是对传统戏剧艺术的借鉴;《草原儿女》中,创作者将蒙古族人民放牧时的形态与蒙古民间舞、芭蕾舞的舞蹈技巧有机融为一体;《梅兰芳》则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挺拔优雅的芭蕾舞蹈动作表现出京剧人物的含蓄内敛之情。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既没有对传统芭蕾舞剧表演程式照搬照抄,也没有对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予以盲目运用,而是真正促成了两者的融合,这对于芭蕾舞剧艺术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hgxyxb.cn/zonghexinwen/2020/0911/346.html


上一篇:平衡记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企业食堂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