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曾用名: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淮海工学院学报&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
主办:江苏海洋大学
ISSN:2096-8248
CN:32-1892/N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被引频次:677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2013);CA化学文摘(2013);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淮海工学院全面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启示*(5)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 改革成效 学生自主选择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专业选择100%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上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200

(二) 改革成效

学生自主选择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专业选择100%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上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最终专业调整面在30%左右。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增强,跨专业选课人数持续增加。学生跨学科和专业选课2008—2009学年为763人次,2009—2010学年为2 003人次,2010—2011学年为2 531人次,2011—2012学年增加到2 637人次。到课率从91.3%提高到98.4%;成绩绩点从3.2提高到3.9;不及格率从14.7%下降到6.1%。弹性学制得以真正实现,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届学生毕业率98.5%,16人提前毕业,15人延迟毕业。2013届学生中17人提前毕业,19人申请延迟毕业。2010级18人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学生全部落实就业岗位,成为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2012年东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2%,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88.77%;位居全校各二级学院前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一批学生进驻大学生创业街,形成了10个创新创业群落。25个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发挥才能、展示才华的舞台。2010年至2012年东港学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项。

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明显提高%的老师反映,把课程挂上去以后,和以前被动接受院系工作安排大不相同,密切关注学生选课情况。加强自我推销、最大限度吸引学生选课成为常态。有的主动加入学生QQ群和他们互动;有的开通了个人网页,通过不断丰富内容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有的主动到东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或者担任班主任。科研项目多的教师则通过吸引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许多教师重视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以留住学生,公正评判学生学习成绩以得到学生客观评教。不断开发新课上好新课成为许多教师自觉行动。每学期老教师开新课或新教师开课比例分别达到35%和42%。

学校服务学生意识和资源配置效益明显提高。学校在从招生到就业整个流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诉求,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转专业、选课程、选教师、申请提前毕业等学习愿望,专门成立学业导航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几乎所有校领导都亲自担任导师,参与导学。专业设置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从2008年学校在本三开始设置24个专业供学生选择,到2012年淘汰了10个,新增了9个,淘汰率占41.7%。教学硬件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东港学院学生和教室座位数比例为1∶2.1,到2013年这一比例提高到1∶1.3。实际录取分数线和报到率稳步上升。2012年实际录取分数线超过省控线15分,实际报到率达96.8%。

(三) 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触及高校教职工的深层名利。在全面学分制推行与完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甚至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可以由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得到解决,有些问题非高校自身改革所能解决,需要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予以支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大类招生,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允许学校在招生时仅说明全校共有哪些专业共同招多少人,一般不像现在这样说明每个专业招多少。进校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对于一些需要特殊限定名额的专业,可以保持现行的办法。这项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学生进入高校后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建立弹性的毕业申请与就业派遣制度。在教育主管部门(对一些行业管理要求严格的亦可能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的审定下,确定每个学校各专业每年可毕业的人数。按照“成熟一个、毕业一个”的模式,可随时接受学生的毕业申请。学校将毕业学生的信息随时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同意毕业的学生,随时办理学生的就业派遣。这项措施把每年毕业季的学生分散到全年,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用工。三是积极推进高校学分互认。对于同批次、同层次的学校,允许相互之间的学分互认。这项措施将十分有利于高校之间的专业分工,每个学校将集中精力办好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当前,中国大众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跨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样有规模地培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要在保证毕业生基本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学校批量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矛盾,必须积极借鉴企业柔性制造原理,尽快采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个性化设计,和教师协作学习,实现个性化成长。如果以弹性学制为前提、选课制为核心、导学制和新型班建制为保障的全面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在高校真正建立起来,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出现令人可喜的“四大转变”:一是由标准化设计、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向个性化设计、柔性化培养的方向转变;二是教师由主要对课程负责向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转变;三是由主要依靠课堂培养向课内外相结合培养转变;四是由强制宣讲式教育向漫步对话式教育转变。中国大学教育定将会出现一个师生相亲、弦歌不辍、英才辈出的崭新面貌。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hgxyxb.cn/qikandaodu/2020/1224/442.html


上一篇:主办单位转型升级对学术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主办单位转型升级对学术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