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曾用名: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淮海工学院学报&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
主办:江苏海洋大学
ISSN:2096-8248
CN:32-1892/N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被引频次:677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2013);CA化学文摘(2013);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笔墨纵横高标逸致 ——论张朋先生的艺术(3)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是张朋全面的艺术修养。他的画无论构图还是意境都不落俗套。张朋先生一生用心于花鸟画,但是他数量相对较少的山水、人物画精彩异常,有些在

最后,是张朋全面的艺术修养。他的画无论构图还是意境都不落俗套。张朋先生一生用心于花鸟画,但是他数量相对较少的山水、人物画精彩异常,有些在构思和笔墨抒发上甚至超过一般的花鸟画。在《水清三五鸭》(图6)这幅山水画中,画家利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派田园景象,三个山丘、五株小树、三只戏鸭和一个汲水人。这或许是那个时代人人皆能见到的场景,除了面积较大、走向不一的几个墨团和点睛物象,其他都留给空白,极强的剪影效果和构成意识传递出一种浓郁的诗情。此种气氛的营造会让人联想到白石老人《十里蛙声出山泉》的意境,我们不禁叹服张朋先生的敏锐和智慧,如果没有熟练的笔墨技巧和过人的才华、天赋,绝不会有此绝妙的创造。先生曾画《大寿图》(图7),画面中一鹤、一石、一灵芝,石头由浓而淡,直至飞白,几乎占据二分之一的空间。仙鹤曲颈引吭,整个头埋在石头之中。如同达摩面壁,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但是在这种氛围中,鹤的眼神显得更加坚定、深邃。画家的处理可谓巧妙而有创造性,此非大才不可以得此佳思。

图6 张朋 水清三五鸭尺寸不详1985

张朋先生的每张画皆是惨淡经营,因此极少有重复、草率之作。与山水大师傅抱石相似,尽管作品数量少,但耐读。他曾自作诗:“年华十二留丹青,六五衰翁太瘦生。墨迹三千儿永宝,一生心血笔中情。”可见先生对自己的作品是十分看重的,把这些倾注了情感的画作看作是一生的心血。

三、居高声自远

近代画家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说:“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而文人又其个性优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淡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3]他所强调的文人品格是文人最为看重的东西,从陶渊明表达“倚南窗以寄傲”开始,能进入文化核心的文人墨客,无不是在精神表达上淡泊名利、高标逸致的岩穴上人,因为文人画本质在于以艺载道。徐渭、八大山人所开创的大写意的意义就在于充分表达人的个性和思想。因此,我们在欣赏他们的艺术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和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

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张朋先生选择的是不争,而内心的孤傲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宣泄的。他画的鹰、鹤大多是引颈向天,这些让我们能够联想到梁楷所描绘的《太白行吟》的形象,自由洒脱,曲高和寡,不愿流俗,李白把内心孤傲转化为诗句便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在张朋先生心中也隐藏着这样一种不羁之气。“拔地冲天干,居高声自远”是先生的一句题画诗,他曾多次以此题句创作,可见对于此句的喜爱。张朋先生通过入云巨木和居高之蝉,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大境界。

选择隐逸,往往是中国文人内心的最终归宿,或者说越是往文化深处走,越会有孤芳自赏的情结,直到变成一株空谷幽兰、雪中红梅。正如虚谷在自己喜爱的一方砚台上的赋诗:“但愿终生伴此石,何愁迟暮老风尘。茫茫本是知音少,自赏孤芳自写真。”生活的艰辛并不能消磨君子的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朋先生就如同一朵开在岛城的孤独之花,他的精神品格一直激励后来者。张朋先生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实践了一个文人的精神理想,甘于寂寞,淡于名利,忠于内心,而他的绘画正是这种意识思想下结出的果实,他对精神品格的崇尚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核心内容,也是弘一法师所说的“画以人传,而非人以画传”的价值体现。

图7 张朋 大寿图68cm×36cm1977

结语

张朋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继承传统并有所独创的艺术大家之一。他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书画。在晚年,他为岛城的书画赢得巨大的声誉,并至今不衰。他的绘画理念影响了一大批岛城画家,诸如隋易夫、孙增弟等。他修养全面,在山水、人物等题材上皆有造诣。他的花鸟画遥承沈周、八大山人以来的文人画传统,近师吴昌硕、齐白石,并吸收了岭南画派的一些精髓,主张金石入画,画简意远,尤其是对齐白石所形成的大写意风貌既有继承又有拓展。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当代北方大写意花鸟一位集大成者。与同时期的花鸟画家比较,他的画大气生动,又不乏个人面貌,诗书画印有机熔为一炉。当代几位绘画大家李可染、李苦禅、吴作人等都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著名的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把张朋、陈子庄、黄秋园、陶博吾称为“在野派四大家”。但是我觉得由于时代环境的原因,这些评价尚不能完全概括张朋先生的艺术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张朋先生身上有很多艺术现象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比如他的学习模式,他是如何把传统、写生转化为个人的风格的?他既没有经过学院教育,也没有明确地拜师学习。他似乎就在岛城这样一个非中心城市的地方默默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并达到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文章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hgxyxb.cn/qikandaodu/2020/1001/385.html


上一篇:高校食堂物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以淮海工学
下一篇:土木并非“又土又木”